长寿时代,老龄健康问题提出了新挑战:由于“老年病”的常发性、易发性和突发性,患病老人尤其是失能、半失能老人的治疗与看护问题,困扰了不少家庭。
但尴尬的是,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,自成系统。养老院不方便就医,医院里又不能养老,老年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家庭、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,既耽误治疗,又增加负担。
面对这样的难题,武汉市东西湖区卫健部门积极探索“医养融合”,去年以来在条件较为成熟的走马岭、将军路、慈惠、径河等街道卫生院先后建立了医养融合服务中心。日前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选择了其中一家服务中心进行探访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环境温馨:标准病房改出了家的味道
在东西湖将军一路路口,东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(将军路街卫生院)刚刚完成二期工程不久,新投入使用的综合大楼十分气派。
院长邹昕介绍,该院对标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,共有400张床位,医疗辐射面积大、整体设置功能全,可为周边约30万居民提供服务,“常见病、慢性病、老年疾病、儿童疾病和基础手术都可以完成诊疗。”
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位于综合大楼5楼,面积2400平方米,有22个房间、36张床位。整个空间是在原标准化病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来,在功能布局、设施设备、布置陈设上更像是养老院,多了些温馨,少了些冰冷。中心原有护士站被改造为了活动空间,七八位老人坐着轮椅聚在一起看电视。“每天上午、下午我们会组织老人到这里来跳操,活动身体、放松心情。”中心主管张俊介绍。走廊墙壁上还布置了一面照片墙,记录着老人们的生活点滴,让人更感温馨。在活动室里,配置有乒乓球台、运动器械以及一套卡拉OK设备。“平时大家在这里运动、跳舞,后来有老人提出想唱歌,我们就马上购买了新设备,满足他们的愿望。”
改造细致:锯短床腿方便老人上下
邹昕带记者走进房间,介绍各类适老化改造,处处彰显着用心与细致:
“我们原本申报获批的床位是46张,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,主动把三人间改成了单人间和双人间。”
“房间里的床是医用病床,带有轮子,如果老人突发疾病,方便推走急救。但这种床高度偏高,有些老人上下不方便,所以我们又专门请人把床腿锯短,再重新焊上轮子。”
“整个中心利用老年人特点,配置了无障碍设施、技防、防滑、紧急呼救、卫生消毒等安全防护措施……”
邹昕介绍,在医疗方面,依托卫生院的人员设备,可为入住老人提供定期诊疗及针灸、推拿等康复训练,“每周都有专家查房,为老人问诊。”如果老年人突发急病,还可以随时转往三级医院就诊,通道十分顺畅。在养老方面,中心配备有8名专业的护理人员,24小时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、膳食洗衣等养老服务。“可以说,老年人住进了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,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养老、康复、医疗、护理的随时转换。”
收费方面,该中心根据成本测算进行自主定价,主要由床位费、伙食费和护理服务费组成,总价格每月最低2300元(自理),最高5000余元(全护)。“因为收费相对适中、平价,所以颇受欢迎,目前中心共入住老人32名,接近满员,其中失能、半失能老人超过60%。”
服务热情:光谷老人来东西湖养老
5月20日上午11点,在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的棋牌室里,几位老人正聚在一起打纸牌,欢声笑语不断。谈起在这里的居住感受,他们争相夸奖,赞不绝口。
83岁的陈惠清家住东西湖区将军路街,去年7月摔伤腰部,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后就搬进了这里。她说,进了养老中心,自己吃得好、睡得好,主管、护理又特别认真负责,“衣服上的扣子掉了,主管都帮我们缝,晚上睡觉通宵都有护工来巡查,生怕我们自己起来上厕所摔倒了。”因为住得舒坦,腰伤痊愈后她还是坚持住了下来。“三个儿子、两个女儿都很孝顺,几次想接我回家,都被我拒绝了。”
78岁的张延龄家住光谷关山,去年10月罹患心脏病,血管堵了90%。他没有做手术,而是住进了服务中心进行保守治疗。
为什么从光谷来东西湖养老?张延龄说,自己的亲家就因中风住在这里,女婿感觉很不错,也推荐自己住了进来。“这里环境好、服务好,我的心情也好,去年10月入住后心脏病就没有发作过。”今年2月,张延龄的妻子郭德美发生骨折,也住进了这里,夫妻俩都说,“后半辈子就在这里度过了!”
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该区着力打造医疗、护理、康复和养老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,“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养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2020-2022年,全区有4家基层医疗机构相继通过市级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试点机构评审,总设置床位146张;有13家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所有养老机构签订了《医养结合服务协议书》,养老机构老年人签约服务率达100%;大力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,全区综合医院、中医医院、基层医疗机构创建比例达100%。
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陈智勇 夏丽红)